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华性”与“现代性”的扭结:论北平辅仁大学中国基督教绘画实践(1929—1949)

褚潇白

褚潇白. “中华性”与“现代性”的扭结:论北平辅仁大学中国基督教绘画实践(1929—1949)[J]. 国际比较文学, 2024, 7(1): 39-67. doi: 10.19857/j.cnki.ICL.20247103
引用本文: 褚潇白. “中华性”与“现代性”的扭结:论北平辅仁大学中国基督教绘画实践(1929—1949)[J]. 国际比较文学, 2024, 7(1): 39-67. doi: 10.19857/j.cnki.ICL.20247103
CHU Xiaobai. The Tangle of “Chineseness” and “Modernity”:O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Christian Painting at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1929-1949)[J].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24, 7(1): 39-67. doi: 10.19857/j.cnki.ICL.20247103
Citation: CHU Xiaobai. The Tangle of “Chineseness” and “Modernity”:O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Christian Painting at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1929-1949)[J].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24, 7(1): 39-67. doi: 10.19857/j.cnki.ICL.20247103

“中华性”与“现代性”的扭结:论北平辅仁大学中国基督教绘画实践(1929—1949)

doi: 10.19857/j.cnki.ICL.2024710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褚潇白,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领域为西方文学、宗教和艺术及中西文化交流,尤其关注基督教思想在汉语语境中的生成与变迁,以及人文学与神学的对话问题。

    通讯作者:

    褚潇白,xbchu@zhwx.ecnu.edu.cn

The Tangle of “Chineseness” and “Modernity”:O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Christian Painting at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1929-1949)

  • 摘要: 基督教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并未形成固定模式。民国时期,北平辅仁大学的艺术家们尝试将西方基督教绘画的题材与中国绘画传统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宗教画作。这些作品在构图、视觉惯例符号的运用上显示出中西融合的特点,同时在题材、绘画媒介、技法和位置经营等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工笔画和文人水墨画的特色。这就导致辅仁圣教画作在形式与内容、视觉现代性与神学内涵规定性之间构成了双重吊诡,即在形式上对中国观众来说是传统的,而对西方天主教来说是现代的;同时,其图像内容对民国时期的中国来说是西方的(现代的),但对西方天主教来说又是传统的。由此,辅仁圣教画作在国内外的反响和传播情况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它们在西方受到赞誉,但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却遭遇了两难境地。这次中国基督教绘画本土化的实践不仅呈现出当时中国半殖民地情境下对视觉现代性的追求与本土化尝试之间的张力,也反映了民国社会对现代性、民族身份和宗教艺术的复杂态度;而辅仁大学传教士画家方希圣的作品《苦难的中国》则以其深刻的社会现实主义风格,触及了人类普遍的苦难体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艺术的民族界限,在“中华性”与“现代性”的扭结中探寻基督教艺术本土化表达的可能性。辅仁大学的中国基督教绘画实践不仅是一次艺术上的创新尝试,也是中西文化交流和宗教本土化的重要案例。
  • [1] .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2007年。
    [2] .北京画院编《20世纪北京绘画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3] .刚恒毅《中国天主教美术》,孙茂学译,光启出版社,1968年。
    [4] .刚恒毅《在中国耕耘——刚恒毅枢机回忆录》,主徒会出版,1980年。
    [5] .顾卫民《近代中国基督宗教艺术发展史》,道风山基督教丛林,2005年。
    [6] .克莱德·克鲁克洪等《文化与个人》,高佳、何红、何维凌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7] .雷立柏编注《别了,北平:奥地利修士画家白立鼐在1949》,新星出版社,2017年。
    [8] .刘国鹏《刚恒毅与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9] .吕鹏《湖杜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
    [10] .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11] .沈路《图像与生存:北平辅仁艺术团基督宗教绘画的原始语境解读》,山东大学博士后研究报告,2019年。
    [12] .史书美《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何恬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13] .魏明德(Benoît Vermander)《方希圣的艺术经历》,王鲁译,收入《实现:综合艺术评论》第五期,道风山基督教丛林,2006年。
    [14] .扬之水《我所知道的陆鸿年及其他》,收入徐俊主编《掌故》第三集,中华书局2018年。
    [15] .张小兵、樊莉《中国现当代美术概览》,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年。
    [16] .中国天主教协进会编《传教鳞爪》,土山湾出版社,1950年。
    [17] .朱维铮编《马相伯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18] .主徒会编《请穿起天主的戎装——纪念刚恒毅枢机百年诞辰》,天主教主徒会,1976年。
    [19] .Adams, Marie. “A New School of Christian Art”, The Chinese Recorder, 12 (1938).
    [20] .Bauman, Z. Postmodernity and its Discontents, 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7.
    [21] . Bornemann, Fritz. Ars Sacra Pekinensis-Die Chinesisch-Christliche Malerei an der Katholischen Universitat(FU JEN)in Peking, Mödling bei Wien: Druck und Verlag Missionsdruckerei St. Gabriel, 1950.
    [22] .Chen, Luke. “An Appreciation of the Catholic Art Exhibit in Shanghai”, in Fu Jen Magazine 2(1936).
    [23] .Chen, Luke. “Notes for a Portrait”, in Fu Jen Magazine, 7(1938).
    [24] .Clarke, Jeremy. The Virgin Mary and Catholic Identities in Chinese History,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3.
    [25] .Cohen, Paul. 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4.
    [26] .Fleming, Daniel J. Each with His Own Brush: Contemporary Christian Art in Asia and Africa,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7.
    [27] .Lawton, Mary S. “A Unique Style in China: Chinese Christian painting in Beijing”, in Monumenta Serica, 43(1995)
    [28] .Lukacs, Georg. “Realism in the Balance”, in Theodor Adorno, Georg Lukacs, ed., Aesthetics and Politics, London: Verson, 1980.
    [29] .Prakash, Gyan. “Subaltern Studies as Postcolonial Criticism”, in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99(1994).
    [30] .Schülle, Sepp. Neue Christliche Malerei in China, Düsseldorfe: Mosella-Verlag,1940.
    [31] .Shen,T.K. and Roberts, Frances M. “Christian Art in China”, The Chinese Recorder, 3 (1937).
    [32] .Swerts, Lorry and De Ridde, Koen. Mon Van Genechten(1903-1974), Flemish Missionary and Chinese Painter: Inculturation of Christian Art in China, Leuven: Leuven University Press, 2002.
    [33] .Takenaka, Masao. Christian Art in Asia, Tokyo: Kyo Bun Kwan,1975.
    [34] .Wang, Eugene. “Sketch Conceptualism as Modernist Contingency”, in Chinese Art: Modern Expressions,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4
  • HTML全文浏览量:  23
  • PDF下载量:  2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12-11
  • 录用日期:  2024-01-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