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民国留法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与城市书写——以徐仲年文艺作品为例

贾铭宇

贾铭宇. 民国留法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与城市书写——以徐仲年文艺作品为例[J]. 国际比较文学, 2024, 7(1): 137-152. doi: 10.19857/j.cnki.ICL.20247108
引用本文: 贾铭宇. 民国留法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与城市书写——以徐仲年文艺作品为例[J]. 国际比较文学, 2024, 7(1): 137-152. doi: 10.19857/j.cnki.ICL.20247108
JIA Mingyu. Group Identity and Urban Writing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Who Studied in France:Taking Hsu Sung-Nien’s Literary Works as an Example[J].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24, 7(1): 137-152. doi: 10.19857/j.cnki.ICL.20247108
Citation: JIA Mingyu. Group Identity and Urban Writing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Who Studied in France:Taking Hsu Sung-Nien’s Literary Works as an Example[J].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24, 7(1): 137-152. doi: 10.19857/j.cnki.ICL.20247108

民国留法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与城市书写——以徐仲年文艺作品为例

doi: 10.19857/j.cnki.ICL.2024710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贾铭宇,历史学博士,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历史文献中心馆员,主要从事近现代出版文化研究、抗日战争史研究。

    通讯作者:

    贾铭宇,Meya201018@163.com

Group Identity and Urban Writing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Who Studied in France:Taking Hsu Sung-Nien’s Literary Works as an Example

  • 摘要: 徐仲年作为中法文教交流合作下培养的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既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经验,又受到法国文化启蒙精神的熏陶,形成了汇通中西的学思观。他是里昂中法大学第一批留法学生,在完成知识分子身份建构、实践社会责任的同时,留下了丰富的原创作品。不同于参与赴法勤工俭学的社会改革人才,徐仲年作为启蒙知识分子,其作品具备明显的写实主义、自叙传风格以及“双城”书写特点,其文本内容和交往行为体现出他追求社会启蒙和文艺自由的理念,以及他因对异国文化、道德、文艺的高敏感性而始终承受的情感和精神焦虑。徐仲年在法国完成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型,这期间他利用文艺创作和沙龙活动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法兰西文明的启蒙主义价值观培养了他崇尚实干的精神。归国后他继续通过城市书写寄托情感,履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一方面传播文艺和科技领域的新成果,另一方面批评现代城市文化的荒凉,反对新文艺的功利化。一·二八事变后,徐仲年以写实主义的文艺创作参与抗战文艺动员,以批判性视角记录了上海、重庆等地的城市生活与文化细节。抗战胜利后他投身于上海文化界重建中。徐仲年的城市书写体现出其对现代知识分子群体强烈的身份认同,以及对中法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为观察民国留法知识分子思想世界的范例。
  • [1] .段怀清《中法大学:文学、人文教育及文科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5期。
    [2] .郭绪印《旧上海黑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3] .记者《作家卖字捐稿劳军》,《抗战文艺》1941年第7卷第2/3期。
    [4] .金星《别一种“生活的艺术”——周作人1933 年至孙福熙手札一通》,《鲁迅研究月刊》2015年第10期。
    [5] .梁海军《徐仲年与鲁迅作品的法译》,《法国研究》2018年第3期。
    [6] .李喜所主编《留学生与中外文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
    [7] .上海文艺作家协会研究组主编《上海文艺作家协会成立纪念册》,上海文艺作家协会秘书室,1947年。
    [8] .苏智良《上海黑帮》,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9] .王进珊《王进珊选集》(上),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
    [10] .万振凡、何金华《离乱余年:抗战时期内迁知识分子的心态衍变——以后方教授群体为中心》,《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11] .许杰《现代小说过眼录》,立达书店,1945年。
    [12] .徐书珊《上海》,徐仲年译,《文艺茶话》1932年第1卷第3期。
    [13] .徐书珊《路(上海速描之一)》,徐仲年译,《文艺茶话》1933年第1卷第6期。
    [14] .徐仲年《海外十年》,正中书局,1936年。
    [15] .徐仲年《双尾蝎》,上海文化出版社,2017年。
    [16] .徐仲年《旋磨蚁》,正中书局,1948年。
    [17] .徐仲年《留西外史》(二)(八)(十),《飘》1946年第2、8、10期。
    [18] .徐仲年《十年如梦忆巴黎》,《社会月报》1934年创刊号。
    [19] .徐仲年《陈迹》,北新书局,1933年。
    [20] .徐仲年《春梦集》,世界书局,1948年。
    [21] .徐仲年《拜金主义与学术尊严》,《现实与理想》1947年第1卷第2期。
    [22] .徐仲年《记敬隐渔及其他》,《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3期。
    [23] .徐仲年、李依若《凤仙花》,《月季花》1942年第1卷第3期。
    [24] .徐仲年《文艺茶话的前前后后》(附照片),《美术生活》1934年第4期。
    [25] .徐仲年《富春江上探春归》,《美术生活》1934年第2期。
    [26] .徐仲年《人间味》,青年书店,1941年。
    [27] .徐仲年《鬻儿记》,大道出版社,1945年。
    [28] .徐仲年《新杞忧》,《经纬》1946年新第2卷第9期。
    [29] .徐仲年《火湖》,《经纬》1946年新第2卷第6期。
    [30] .徐仲年《三十六年的文化动态》(上),《曙光》1948年第2卷第2期。
    [31] .徐仲年《献曝:祝“新世纪杂志”:“猗与!那与!”(诗经)》,《新世纪》1935年第1期。
    [32] .徐仲年《告有志于文艺的青年》,《学校生活》1936年第128-129期。
    [33] .徐仲年《流离集》,正中书局,1943年版。
    [34] .徐仲年《应有未归魂》,《经纬》1946年新第2卷第8期。
    [35] .徐仲年《一封家信》,《新民族》1938年第1卷第6期。
    [36] .徐仲年《审友记》,《学识》1948年第2卷第8期。
    [37] .徐仲年《学术讲座:如何写小说?(下)》,《读书通讯》1941年第22期。
    [38] .徐仲年《学术讲座:青年修养与文艺》,《青友》1947年第8期。
    [39] .杨国龙《民国报刊上关于华林的两段史料》,《国际公关》2020年第10期。
    [40] .杨振《里昂中法大学与一个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者的养成——徐仲年与里昂中法大学(1921—1930)》,《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第1期。
    [4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主编《无锡文史资料》(第22辑),1990年。
    [4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主编《无锡文史资料》(第26辑),1992年。
    [43]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第二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0
  • HTML全文浏览量:  23
  • PDF下载量:  1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10-23
  • 录用日期:  2023-11-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