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叶嘉莹先生的治学境界与方法

王兆鹏

王兆鹏. 叶嘉莹先生的治学境界与方法[J]. 国际比较文学, 2025, 8(1): 30-45.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102
引用本文: 王兆鹏. 叶嘉莹先生的治学境界与方法[J]. 国际比较文学, 2025, 8(1): 30-45.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102
WANG Zhaopeng. Professor Ye Jiaying’s Scholarly Realm and Methodology[J].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25, 8(1): 30-45.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102
Citation: WANG Zhaopeng. Professor Ye Jiaying’s Scholarly Realm and Methodology[J].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25, 8(1): 30-45.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102

叶嘉莹先生的治学境界与方法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102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魏六朝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建设》(项目编号:19ZDA25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兆鹏,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唐宋文学、词学、数字人文。

Professor Ye Jiaying’s Scholarly Realm and Methodology

More Information
    Author Bio:

    WANG Zhaopeng,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Chair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ichuan University, doctoral supervisor, mainly engaged in research on Tang and Song literature, study of ci-poetry, and digital humanities.

  • 摘要: 叶嘉莹先生有高远的学术理想。她研究中国古典诗词,旨在传承赓续中国文化的命脉,在世界文化大坐标系中寻找中国古典文学的位置,阐明中国诗歌的特质和对世界文化、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以提升中国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她学问广博、根基深厚。由于现代学术的分科和分工,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学者多是诗词分治,而叶先生是诗词通治、诗词并重。她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广度,鲜有其匹。她更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注重阐发中国古典诗词兴发感动的生命力,从而激活焕发了潜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兴发感动的生命力量。她对中国古典诗歌生命力的阐发,精深透切,方法多元,既善于以“面”观“点”,又善于以“众”观“人”,更善于以“西”观“中”。别人是用功做学问,她是用生命来研究学问、传播诗词,故充分激发出生命潜能,使其生命之树常青、学术之树常青。
  • [1] . 蔡雯《叶嘉莹先生诗教体系初探》,《文学与文化》2024年第2期。
    [2] . 傅智伟《叶嘉莹对传统词学的体系化建构》,《文艺评论》2015年第2期。
    [3] . 何春环《叶嘉莹先生诗词学中的“兴发感动”说》,《南都学坛》2006年第2期。
    [4] . 李清照著,王仲闻校注《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5] . 苏轼著,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主编《苏轼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6] . 吴晓枫、侯沿滨《叶嘉莹生命美学思想初探》,《河北学刊》2006年第4期。
    [7] . 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
    [8] . 叶嘉莹《叶嘉莹说初盛唐诗》,中华书局,2008年。
    [9] . 叶嘉莹《叶嘉莹说杜甫诗》,中华书局,2008年。
    [10] . 叶嘉莹《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中华书局,2008年。
    [11] . 叶嘉莹《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中华书局,2008年。
    [12] . 叶嘉莹《叶嘉莹说中晚唐诗》,中华书局,2008年。
    [13] . 叶嘉莹《清词丛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4] . 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5] .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16] . 叶嘉莹《我的诗词道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17] . 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18] . 叶嘉莹《古典诗词讲演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19] .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20] . 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21] . 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22] . 张春华《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诠释体系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23] . 朱维《叶嘉莹“兴发感动”理论对王国维“境界”的体系化及反思》,《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24] . 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5年。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
  • HTML全文浏览量:  3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10-07
  • 录用日期:  2024-11-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