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西诗学互鉴中的叶嘉莹生命体悟诗学

李云

李云. 中西诗学互鉴中的叶嘉莹生命体悟诗学[J]. 国际比较文学, 2025, 8(1): 63-74.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104
引用本文: 李云. 中西诗学互鉴中的叶嘉莹生命体悟诗学[J]. 国际比较文学, 2025, 8(1): 63-74.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104
LI Yun. Ye Jiaying’s Poetics of Life Experience in the Mutual Re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ics[J].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25, 8(1): 63-74.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104
Citation: LI Yun. Ye Jiaying’s Poetics of Life Experience in the Mutual Re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ics[J].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25, 8(1): 63-74.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104

中西诗学互鉴中的叶嘉莹生命体悟诗学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104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近代天津报刊文学研究”(项目编号:23YJA75101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云,天津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中国近代文学、顾随和叶嘉莹诗学。

Ye Jiaying’s Poetics of Life Experience in the Mutual Re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ics

More Information
    Author Bio:

    LI Yu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aw,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 holds a Ph.D. in Literature and is mainly engaged in research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s well as the poetic theories of Gu Sui and Ye Jiaying.

  • 摘要: 从用真切的生命体悟创作诗词,到以生命体悟接受诗词,再到以生命体悟讲解诗词,由此激发生命共鸣,叶嘉莹成就的是一种至高形态的“生命体悟诗学”。她认为内心真切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情感是构成诗歌的本质要素,真正伟大的诗人用自己的生命写作自己的诗篇,用自己的生活实践自己的诗篇。生命体悟诗学在中西诗学互鉴中形成,其远源是中国自先秦以来即形成的抒情传统,强调诗歌是内心情志的外在表现,不同于西方的摹仿说;其深层次基础是中国自先秦就开始的人本思想,孔子、孟子、老子等都极为重视人的灵性与创造性,这形成中国诗教传统的人本关怀特征,重视诗歌对人及社会的引导作用。相比之下,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忽视了诗人自身的创造能力,夸大了神灵的力量,认为诗几乎不能使人以及社会、国家得益。生命体悟诗学远承先秦,近继王国维、顾随的诗学,揭示了诗歌的本真,既对创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也对诗歌评赏具有实践意义。叶嘉莹以生命体悟为中心对诗词作品进行再创作,观照诗词内外的个体生命,深微剖析并细腻展现诗人真实复杂的人性和生命情感,突破僵硬、单一、机械的认知框架,引导接受者对诗词开展生命体验,培养接受者拥有一颗丰富活泼的心灵,通过诗词获得向上超拔的精神力量,进而实现个体生命的觉醒、发展与完善。
  • [1] . 亨利·柏格森《生命的意义》,刘霞译,台海出版社,2018年。
    [2] . 顾随《顾随全集》十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
    [3] . 顾随《顾随全集》四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4] . 梁漱溟《中国文化的命运》,中信出版社,2013年。
    [5] . 林一民《接受美学:精要与实践》,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
    [6] . 孟子等著《四书五经》,中华书局,2009年。
    [7] . 牟宗三《生命的学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8] . 饶尚宽译注《老子》,中华书局,2016年。
    [9] . 沈立岩主编《为有荷花唤我来:叶嘉莹在南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2年。
    [10] . 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11] . 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12] . 叶嘉莹口述,张候萍撰写《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
    [13] . 叶嘉莹《兴于微言:小词中的士人修养》,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
    [14] . 叶嘉莹《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中华书局,2017年。
    [15] . 叶嘉莹《荷花五讲》,商务印书馆,2015年。
    [16] . 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17] . 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18] .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19] . 张少康主编《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0] . 朱光潜《谈美》,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8年。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
  • HTML全文浏览量:  2
  • PDF下载量:  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9-20
  • 录用日期:  2024-11-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