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顾随的文学阐释之道——兼论叶嘉莹的思想渊源与学术传承

庞薇薇

庞薇薇. 顾随的文学阐释之道——兼论叶嘉莹的思想渊源与学术传承[J]. 国际比较文学, 2025, 8(1): 88-102.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106
引用本文: 庞薇薇. 顾随的文学阐释之道——兼论叶嘉莹的思想渊源与学术传承[J]. 国际比较文学, 2025, 8(1): 88-102.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106
PANG Weiwei. Gu Sui’s Way (Dao) of Literary Interpretation: A Concurrent Discussion on the Intellectual Origins and Academic Legacy of Ye Jiaying[J].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25, 8(1): 88-102.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106
Citation: PANG Weiwei. Gu Sui’s Way (Dao) of Literary Interpretation: A Concurrent Discussion on the Intellectual Origins and Academic Legacy of Ye Jiaying[J].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25, 8(1): 88-102.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106

顾随的文学阐释之道——兼论叶嘉莹的思想渊源与学术传承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10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文艺“人民性”的历史演进与理论突破》(项目编号:23BA029);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重点项目《顾随诗学研究》(项目编号:HSDBSCX2021-11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庞薇薇,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美学、文艺理论研究。

Gu Sui’s Way (Dao) of Literary Interpretation: A Concurrent Discussion on the Intellectual Origins and Academic Legacy of Ye Jiaying

More Information
    Author Bio:

    PANG Weiwei, doctoral candidate at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and lecturer at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Her research fields include aesthetics and literary theory.

  • 摘要: 顾随秉持儒家志道理想,凭借多维度的文学阐释,呈现了其作为文学家、文学教育家、文艺思想家的现代身份。顾随的文学阐释之道,根植于儒家文艺思想,对文艺本质及其社会功用有准确认识。综观其文学阐释,大体上呈现出三个历时性发展阶段:其一为“新文学”文本的创作阶段,成果主要以“新体”小说的形式呈现。其二为现代文学文本的思想阐释阶段,多围绕域外文学经典与中国现代小说文本的阐释展开;其三是文化本体与思想价值回归阶段,主要成果体现为针对中国古典诗、词、曲等韵文学形式展开的现代意义上的“再创造”,同时兼顾中国古典文学文本的现代阐释与价值重释。此阶段,中国古典文艺形式的思想维度得以“重述”,中国古典文学形式与现代思想承载体之间的关系得以“重构”,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现代价值得以“重塑”。通过第三阶段的创作实践与阐释实践,顾随亦为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的现代传承探得了自体文化基因,提供了具体的发展路径与方法,实现了中国古典文脉的现代传承。同时,顾随亦在这一过程中达成了其文学阐释的理想与目标——寻得了中国文学之发展与思想之演进的现代方向。一言以蔽之,顾随的文学阐释之道,是在文学文本阐释与创作实践之中完成的,即在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对照之中,重新阐释中国古典文学之作;在古今经典作品的对比之间,重新诠释中国现代文学的演进方向。叶嘉莹先生师承顾随,取道顾随,继承并发展了顾随的文艺思想与学术观念。叶先生以自身之亲历,于苦难之中,印证了顾随所言“欲达到此目的”需“取径于蟹行文字”之说。
  • [1] . 顾随《驼庵诗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
    [2] . 李云《中西文论互鉴中叶嘉莹先生以生命体悟为中心的词学创新》,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3] .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华书局,2010年。
    [4] .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5] . 叶嘉莹《论词之美感特质之形成及反思与世变之关系(一)(二)》,《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2期。
    [6] . 叶嘉莹《我的诗词道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7] . 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8] . 叶嘉莹《论词学中之困惑与〈花间〉词之女性叙写及其影响》,《中外文学》(台湾)1992年第8、9期。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
  • HTML全文浏览量:  3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9-30
  • 录用日期:  2025-01-1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