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赛亚·柏林《浪漫主义的根源》,亨利·哈代编,吕梁、张箭飞等译,译林出版社,2019年。
|
[2]
|
.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
[3]
|
.陈俊启《重估梁启超小说观及其在小说史上的意义》,《汉学研究》第20卷第1期。
|
[4]
|
.陈力卫《东往东来——近代中日之间的语词概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
[5]
|
.陈力卫《通过翻译,接轨世界:中国第一本百科辞典的诞生》,《南国学术》第13卷第2期。
|
[6]
|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2001年。
|
[7]
|
.马立安·高利克《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1898-1979)》,伍晓明、张文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
[8]
|
.关诗珮《移植新小说观念:坪内逍遥与梁启超》,《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46期。
|
[9]
|
.更生《出都作》其三,《清议报》第16册。
|
[10]
|
.黄克武《梁启超与康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0期。
|
[11]
|
.黄遵宪《人境庐诗草笺注》,钱仲联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
[12]
|
.康有为《康有为全集》,姜义华、张荣华编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
|
[13]
|
.康有为《大同书》,姜义华、张荣华编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
[14]
|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文海出版社,1972年。
|
[15]
|
.寇振峰《梁启超的“理想派”“写实派”与明治日本文坛》,《多元文化》第9号。
|
[16]
|
.力山遯庵《宿园先生属题选诗图》,《清议报》第51册。
|
[17]
|
.李欧梵《李欧梵文学课——世界文学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文学》,东方出版中心,2023年。
|
[18]
|
.李艳丽《晚清日语小说译介研究:1898-1911》,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年。
|
[19]
|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
[20]
|
.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
[21]
|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汤志钧、汤仁泽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
[22]
|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
[23]
|
.坪内逍遥著《小说神髓》,刘振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
[24]
|
.坪内雄藏《文学その折々奥附》,东京:春阳堂,1896年。
|
[25]
|
.任公《汗漫录》,《清议报》第35册。
|
[26]
|
.任公《二十世纪太平洋歌》,《新民丛报》第1号。
|
[27]
|
.任公《饮冰室自由书·惟心》,《清议报》第37册。
|
[28]
|
.任公《烟士披里纯》,《清议报》第99册。
|
[29]
|
.任公《饮冰室自由书·世界外之世界》,《清议报》第100册。
|
[30]
|
.萨义德《世界·文本·批评家》,李自修译,三联书店,2009年。
|
[31]
|
.宋明炜《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
|
[32]
|
.谭嗣同《仁学》增订本,蔡尚思、方行编,中华书局,1981年。
|
[33]
|
.王国维《哲学辨惑》,《教育世界》第55期。
|
[34]
|
.王国维《王国维全集》,谢维扬、房鑫亮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
|
[35]
|
.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教育世界》第140期。
|
[36]
|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教育世界》第76、80、82期。
|
[37]
|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教育世界》第93期。
|
[38]
|
.汪民安《情动、物质与当代性》,山东人民出版社,2022年。
|
[39]
|
.亨利·乌特《治心免病法》,傅兰雅译,龚昊、乌媛校注,南方日报出版社,2018年。
|
[40]
|
.武田雅哉《中国科学幻想文学史》增订本,林久之著,李重民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
|
[41]
|
.夏晓虹《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中华书局,2006年。
|
[42]
|
.夏志清《中国文学纵横》,万芷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
[43]
|
.颜健富《晚清小说的新概念地图——从“身体”到“世界”》,台大出版中心,2014年。
|
[44]
|
.饮冰《世界末日记》,《新小说》第1期。
|
[45]
|
.永瑢、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81年。
|
[46]
|
.张春田《“人间”、文学与情感政治——重思王国维的生命选择与文学文化》,收入陈建华编《飞翔的旅驿——清末民初文学与文化》,商务印书馆,2023年。
|
[47]
|
.张灏《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高力克、王跃译、毛小林校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
|
[48]
|
.张灏《张灏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
[49]
|
.章培恒、安平秋等主编:《中国近代小说大系》,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
|
[50]
|
.赵崇祚《花间集》,杨景龙校注,中华书局,2017年。
|
[51]
|
.中国之新民《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新民丛报》第25、26、46-48号。
|
[52]
|
.周锡山《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
[53]
|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
[54]
|
.朱军《浪漫主义的“中国事件”:梁启超与“理想派”》,《学术研究》2024年第4期。
|
[55]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
|
[56]
|
.James Hutton,trans.,Aristotle’s Poetics,New York: W.W.Norton,1982.
|
[57]
|
.Ingo Schäfer,“Natural Philosophy,Physics and Metaphysics in the Discourse of Tan Sitong: The Concepts of Qi and Yitai,” in Michael Lackner,Iwo Amelung and Joachim Kurtz,eds.,New Terms for New Ideas: Western Knowledge and Lexical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China,Leiden: Brill,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