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追忆孙景尧先生

陈纳

陈纳. 追忆孙景尧先生[J]. 国际比较文学, 2025, 8(2): 132-140.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207
引用本文: 陈纳. 追忆孙景尧先生[J]. 国际比较文学, 2025, 8(2): 132-140.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207
CHEN Na. In Memory of Professor Sun Jingyao[J].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25, 8(2): 132-140.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207
Citation: CHEN Na. In Memory of Professor Sun Jingyao[J].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25, 8(2): 132-140.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207

追忆孙景尧先生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20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纳,社会学博士,复旦大学复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与文化、社会变迁、跨文化传播。

In Memory of Professor Sun Jingyao

More Information
    Author Bio:

    CHEN Na holds a Ph.D. in Sociology and is a researcher at the Fudan Development Institute, Fudan University. His primary research areas include religion and culture, social change,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 摘要: 孙景尧(1942—2012)先生是著名比较文学教授,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的开拓者之一。本文作者与孙景尧先生有多年交往,并在2005年至2010年共事于上海师范大学。这篇回忆文章系作者参加孙景尧教授逝世十周年纪念会后有感而作,文章涉及孙景尧先生的个人经历、学术贡献、敬业精神和为人之道等方面,对于了解那个特定时期的一代学者之成长,以及研究中国当代比较文学的学术史都具有意义。
  • [1] .《北大比较文学研究会成立会纪要》,《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会通讯》(内刊),1981年第一期。
    [2] .刘耘华、李奭学主编,《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2014年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3] .刘耘华主编《孙景尧先生周年祭纪念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
    [4] .孙景尧《沟通之道》,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5] .孙景尧《简明比较文学:“自我”和“他者”的认知之道》,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
    [6] .孙景尧《沟通:访美讲学论中西比较文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7] .杨周翰《杨周翰先生致孙景尧先生书札选辑》(邓艳艳录入并整理,刘耘华审校),载刘耘华、李奭学主编《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2014年第2辑,第171-184页。
    [8] .卢康华、孙景尧合著《比较文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9] .纪建勋主编《比较文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5年6月第一版。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5-01-24
  • 录用日期:  2025-02-0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