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海外物质文化交流史的汉学转向及新理路——兼评美国汉学家薛爱华著作两种

王晨颖

王晨颖. 海外物质文化交流史的汉学转向及新理路——兼评美国汉学家薛爱华著作两种[J]. 国际比较文学, 2025, 8(2): 188-199.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211
引用本文: 王晨颖. 海外物质文化交流史的汉学转向及新理路——兼评美国汉学家薛爱华著作两种[J]. 国际比较文学, 2025, 8(2): 188-199.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211
WANG Chenying. The Sinological Turn in Studies of the History of Material-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Sea Islands in Ancient China and New Approaches: A Review of American Sinologist Edward H. Schafer’s Shore of Pearls and Mirages on the Sea of Time[J].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25, 8(2): 188-199.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211
Citation: WANG Chenying. The Sinological Turn in Studies of the History of Material-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Sea Islands in Ancient China and New Approaches: A Review of American Sinologist Edward H. Schafer’s Shore of Pearls and Mirages on the Sea of Time[J].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25, 8(2): 188-199.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211

海外物质文化交流史的汉学转向及新理路——兼评美国汉学家薛爱华著作两种

doi: 10.19857/j.cnki.ICL.20258211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域外汉学与近代中外学术交流的多维开展”(项目批准号:2022TD0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晨颖,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业博士生,主要研究中西比较文学,中西比较哲学,域外汉学。

The Sinological Turn in Studies of the History of Material-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Sea Islands in Ancient China and New Approaches: A Review of American Sinologist Edward H. Schafer’s Shore of Pearls and Mirages on the Sea of Time

More Information
    Author Bio:

    WANG Chenying is a doctoral stud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 at th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She major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ith a focus on China and the West, Comparative Philosophy with a focus o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Extraterritorial Sinology.

  • 摘要: 作为中外物质文化交流史扛鼎之作《撒马尔罕的金桃》的作者,美国汉学家薛爱华早已受到广泛关注,而他的另外两部中国古代海岛研究至今鲜为人知。1970年出版的《珠崖:12世纪的海南岛》(以下简称《珠崖》)于2020年引入国内,作为《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一书的余韵,出版后却反响甚微。另一部作品《时间之海上的蜃楼:曹唐的道教诗歌》(以下简称《蜃楼》)是他晚年最后一部著作,至今没有中译本。借这两部间隔十五年的作品,得以窥见薛爱华所代表的美国汉学研究内部文学转向。从追问“唐代人生活在怎样的物质世界里?”到描绘“什么构建了唐代人的精神世界?”,薛爱华的两部中国古代海岛研究,弥补了物质文化交流史上这一特殊时空的研究空缺,也为汉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理路。《珠崖》以宋前海南岛为研究对象,参考北方流放文人记录,通过形塑与传统乐观旷达不同的悲观孤苦苏轼形象,说明中原文化与黎族文化的融合过程。《蜃楼》则突破传统海岛人类学研究,以虚拟的海上仙山“蓬莱”作为道教研究的切入点,拓宽了海岛研究的传统维度。其“边缘-中心”视角,引入了西方百年海岛人类学研究方法,对中国海洋文明研究有重要镜鉴意义,而诗史互证的共情式写作为物质文化交流史研究提供了写作范式。但是,驰想象而缺反思是薛氏汉学研究的弊病,其浪漫化想象虽然增添了阅读美感与趣味性,却也产生了不少知识谬误,部分研究也由于没有深入中国文化运作机制,停留在了浮华物相表层,值得挖掘与警惕。
  • [1] . 陈佳荣、谢方、陆峻岭《古代南海地名汇释》,中华书局,1986 年。
    [2] . 段成式《酉阳杂俎》,张仲裁译注,中华书局,2017年。
    [3] . 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邵旭东,孙芳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4] . 孔见《苏东坡时代:儒家王朝的士大夫》,外文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24年。
    [5] 劳费尔《中国伊朗编:中国对古代伊朗文明史的贡献》,林筠因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
    [6] . 刘浦江《正统与华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中华书局,2017年。
    [7] . 孟悦,罗钢《物质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8] . 林肯·佩恩《海洋与文明》,陈建军,罗燚英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
    [9] . 罗德里希·普塔克《海上丝绸之路》,史敏岳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年。
    [10] . 萨维纳《海南岛志》,辛世彪译,漓江出版社,2012年。
    [11] . 田语《天河的浮槎:薛爱华汉学研究》,大象出版社,2022年。
    [12] . 汪大渊《岛夷志略校释》,苏继庼注解,中华书局,1981年。
    [13] . 薛爱华《珠崖:12世纪之前的海南岛》,程章灿,陈灿彬译,九州出版社,2020年。
    [14] . 薛爱华《闽国:10世纪的中国南方王国》,程章灿,侯承相译,上海文化出版社,2019年
    [15] . 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吴玉贵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16] . 薛爱华《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程章灿,叶蕾蕾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17] . 薛爱华《神女: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程章灿译,叶蕾蕾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18] . 张光直主编《中国文化中的饮食》,王冲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
    [19] . 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华文出版社,2018年。
    [20] . 中国海岛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岛志》,海洋出版社,2013年。
    [21] . Paul Fussell, Abroad: British Literary Travelling between the Wars,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22] . Edward H. Schafer, Schafer Sinological Papers, Berkeley, CA: Private Printing,198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
  • HTML全文浏览量:  2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11-05
  • 录用日期:  2025-01-2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