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征文】“跨学科对话与平行研究”首届论坛

发布日期: 2018-09-25 阅读次数: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跨学科对话与平行研究”首届论坛

推送日期:2018年9月25日

摘要截止:2018年10月1日

截稿时间:2018年12月1日

会议时间:2018年12月15-16日

会议地点: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

会务邮箱:yanyandeng@shnu.edu.cn

尊敬的_________: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40周年。从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深圳成立,到2019年我国又将在澳门举办第22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学界普遍认为,这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已经从新时期伊始的初步复苏进而全面地走向世界,并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界一个重要的中心。如果说“中国比较文学标志着世界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论断可以成立的话,那么,这实际上就是向我国的“比较文学人”提出了一个严肃而重大的课题:我们将要走向何种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这是我们在复兴之路上不断探索并需要在比较文学“奥运会”上向全世界交出答卷的一个重大问题。

毋庸置疑,中国比较文学复兴40年来,在学科建设、教研业绩、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我国学界对比较文学方法论进行系统探索和总结的成果并不多见,尤其是相对于比较文学教学和研究实践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而言,可以说是严重的滞后了。在“跨学科对话”以及“平行研究”领域,这种理论上的滞后现象更加突出。

上海师范大学拟长期创设“跨学科对话与平行研究”论坛,以期与学界时贤一起探索和垦拓学科发展的康庄大道。首届论坛拟于2018年12月15-16日(周六、周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举行。爱知

会议主题:

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建构(主旨演讲)

“跨学科对话与平行研究”分论坛之一:

文学与艺术

“跨学科对话与平行研究”分论坛之二:

文学与哲学

“跨学科对话与平行研究”分论坛之三:

文学与宗教

“跨学科对话与平行研究”分论坛之四:

人工智能与文学艺术

素仰先生学养深厚,在本领域成绩卓著,此特奉函邀约,敬请拨冗参与为荷。本次论坛免收会务费,我们将为您承担会议期间的膳食住宿,往返交通费敬请自理。正式邀请函以及具体的议程安排,我们会根据会议筹备推进情况与您保持及时的互动。

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上海市高峰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编辑部

有关说明:

时间:2018年12月15-16日(周六、周日)

地点: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规模:每个分论坛限8人,共计32人

召集人:刘耘华

筹办人:

1.“文学与艺术”分论坛

刘耘华 15921688839

(微信号liuyh1964)

邮箱:shliuyh@163.com

2.“文学与宗教”分论坛

纪建勋 13127881346

(微信号Matthew_Ji)

邮箱:jianxunji@126.com

3.“文学与哲学”分论坛

郭西安 13621991691

(微信号poieoan)

邮箱:poieoan@163.com

4.“人工智能与文学艺术”分论坛

姚云帆13564408357

(微信号wumingsmil)

邮箱:yaoyunfan1234@163.com

联络人:

邓艳艳 13761519826

(微信号xuanerMaMa2008)

邮箱:yanyandeng@shnu.edu.cn

其它:

1. 请于2018年10月1日前,提交论文题目及摘要至各分论坛筹办人。

2. 请于2018年12月1日前,提交论文全文至各分论坛筹办人。

3. 本论坛不设分会场,会期两天,四个分论坛各半天时间,发言与评论再各半。

内容来自:国际比较文学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发布日期: 2018-09-25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