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ICL Vol.5 No.4 Winter2022
ICL Vol.5 No.3 Autumn 2022
ICL Vol.5 No.2 Summer 2022
ICL Vol.5 No.1 Spring 2022
比较文学形象学:成绩与反思(2014—2018)
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以启蒙思想与中国文化关系为视角
物证优先:四重证据法与“玉成中国三部曲”
欧洲启蒙思想与中国文化有何相干?——就一个学界热点问题回应张西平先生
论“场所”概念的拓扑学含义
“世界体系”理论中的“东方—西方”
尼采重估“荷马问题”——或语文学如何向哲学转化
永远在精神求索的路上——乐黛云先生访谈录
时间星丛中的游荡者——论本雅明现代性思想中的时间观念
“文学民族志”与文学人类学的“人类学性”——文学人类学第八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侧记
比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维模式
现代汉诗如何自处?——挑战与机遇
艾米莉·狄金森的道之枢轴(英文)
《红楼梦》之酷儿解读——“意淫”式的男同性爱及其当代意义
作为接受文本的《易经》:一个现象学视域中的考察
以人为中心:论儒学的宗教感
对同一个“摩西”,打开“等待”的方式不同——从跨文本对话角度评莫言新作《等待摩西》
从“八五新潮”到图像-资本时代——论守望丹青与中国书画家的博物学知识学养
从玛丽莲·梦露到三岛由纪夫——森村泰昌的表演和摄影艺术中的性别与文化身份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CCLA)
《中国比较文学》编辑部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文学中心
ICL征订单
投稿须知
征稿与征订
注释范例
作者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