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排序:
相关度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
10
20
30
50
阿基琉斯与苏格拉底教化
魏朝勇
2020, 3(4): 636-650. doi: 10.19857/j.cnki.ICL.20203402
关键词: 阿基琉斯, 属己的爱, 苏格拉底, 存在真理, 美丽城邦
荷马史诗所塑造的英雄阿基琉斯,在古希腊伦理教化中一直是城邦青年的楷模。但在柏拉图《理想国》中,哲人苏格拉底尤其批判了荷马的阿基琉斯。阿基琉斯身上的始源人性和爱欲激情,对于苏格拉底培育“美丽城邦”的护卫者非常不利。批判阿基琉斯的“属己的爱”,倡导对“存在真理”的热爱,就成了苏格拉底哲学教化的使命。然而,苏格拉底尽管在言辞上充分论证了“哲人成王”的“美丽城邦”的建构,但他最终放弃了在大地上实现它的期望。这一姿态也表明,苏格拉底对于政治生活中的英雄阿基琉斯进行哲学化改造,最终不可能是成功的。苏格拉底对于阿基琉斯的哲学批判,彰显了哲学真理与政治人性的紧张,从而也从另一层面告诫我们:需要警惕哲学真理对于政治生活的伟大欲求。
东方文学研究的新动向(2018—2020)
曾琼
2020, 3(4): 751-757. doi: 10.19857/j.cnki.ICL.20203412
关键词: 中国, 东方文学研究, 新动向
本文总结和论述2018年以来我国东方文学研究的特点和走向,尤其注重日本和韩()文学之外的成果,认为东方文学学科意识增强、注重原典研究、拓展了研究领域、恰当运用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是这期间东方文学研究的主要新动向。
《西游记》中须菩提祖师的口诀及其相关的丹道意象
李奭学
2023, 6(3): 7-32. doi: 10.19857/j.cnki.ICL.20236301
关键词: 《西游记》, 须菩提的口诀, 孙悟空, 内丹术, 譬喻
唐僧玄奘西行取经是《西游记》的主要内容,但小说却不由玄奘写起,反由虚构的孙悟空的出世讲起。我们究其原因,除了悟空在小说中扮演的角色位居关键外,另涉及《西游记》中一个挥之不去的主题:不死的追寻。此一追寻,主要由小说中也是挥之不去的内丹语汇表现出来。本文就文本论文本,仅处理《西游记》第二回须菩提祖师传给悟空的一首口诀及其相关的意象,因为这首歌诀实为《西游记》的丹道寓言的总枢,意义非凡。歌诀不长,修辞却相当精致,其中特色之最大者,是不同名词或意象配对成双,而其内涵往往又带有强烈的性暗示,例如日与月的结合、玉兔与金乌的媾合,以及龟与蛇的盘结等等,并及隐寓于其中的姹女与婴孩等阴阳的和合。本文博采丹家诸说,尤重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张伯端的《悟真篇》和或写于明清间的《性命圭旨》等丹经,正面处理须菩提祖师传给悟空的这首口诀,指出上述意象除其本身所具有的意涵外,另因某些情节发展而益具丹道上的意义,和《西游记》的主题发展关连尤大。虽然如此,本文最后仍结论道:上述具有性意涵的配对成双的意象,其实中文“譬喻”二字尽可传其神,道其韵,无非修辞而已。丹家或《西游记》中引用这些丹道的书家,无不希望炼家或读者得意便罢,其象捐之可也。
北宋汴京的世界性文化性格
张同胜
2023, 6(4): 21-38. doi: 10.19857/j.cnki.ICL.20236402
关键词: 开封, 沙陀人, 粟特人, 商业城市, 国际大都市
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对大宋汴京的都市文化性格进行研究,发现开封城的都市文化性格,决定于开封城里的居民伦理身份。从中唐开始,朝廷一直在开封城驻军。历代驻军,杂有鲜卑人、沙陀人、粟特人、突厥人等及其后裔。北宋在开封的驻京军队数量庞大,数十万之多;朝廷财赋十之七八用来养兵,因此他们经济上颇为丰裕。军队本来就是纯消费群体,他们促进了开封城消费服务业的繁荣。这些驻军上至将帅下至普通士兵,大多经商或从事服务劳动,从而驻军促进了开封商业消费经济的发展。自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鲜卑人尤其是鲜卑贵族南下,中原地区就多有鲜卑人及其后裔。唐末五代,群雄争霸,霸主诸如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刘崇等皆为沙陀人。沙陀人包括粟特人、突厥人、回纥人等多民族成分。汴京城里生活着祆教、摩尼教、犹太教等教徒。汴京城里还生活着汉族人、粟特人、沙陀人、突厥人、回纥人、契丹人、女真人、高丽人、阿拉伯人、党项人、越南人、柬埔寨人等,他们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的文化接触、互渗和融合,共同塑成了天水一帝都的世界性文化性格。而其中长于经商的粟特人及其后裔的商业贸易活动、生活趋尚与习俗传统,构成了汴京典型的市井商贸文化底色。
论日本所藏鉴真东渡相关文献与海南文化的传播
李杰玲
2023, 6(4): 144-155. doi: 10.19857/j.cnki.ICL.20236410
关键词: 鉴真, 东渡, 海南, 文化, 传播
由于海上风暴,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流寓海南,这段经历和海南的风土被讲谈社出版的《佛教的时代:奈良时代》再现出来。文部省小学国史中有《鉴真来》一文,也记录了鉴真在海南的经历。在日本的文学创作上,鉴真东渡流寓海南是重要的创作素材,井上靖的历史小说《天平之甍》多次写鉴真在海南的生活和影响。鉴真第二次东渡时所携带的物品中有海南文昌五色藤所编的簟,可见海南的藤类手工艺品在唐代已经颇为有名,且传播到江浙一带。镰仓时代的《东征传绘传》保留了鉴真受冯崇债欢迎的画面,同时反映了海南岛在唐代是重要的对外贸易地区。8世纪中叶南方形成了连接桂州、广州、交州、潭州、洪州等城市的交通网络,将岭南的物产和文化源源不断地用船舶运送到海外。海南处于这一交通网道上。鉴真在流寓海南期间,获得许多名贵香料。除了五色藤器具等来自海南的特色手工艺品之外,香料也是值得注意的海南特色产品。日本所藏的思托和淡海元开撰写的鉴真传记是鉴真相关传记的主要资料来源,这两种传记可信度最高,本文通过这些文献指出唐代海南香料随着中日的佛教文化交流而流传到邻国东瀛,为日人所识,也印证了海南岛在唐代已是重要的对外贸易的地区。